AI中文文章润色这个东西,其实就是在你写完文章之后,让它变得更顺眼更顺口更让人看得舒服。就像是你家里来了客人要收拾屋子一样,把那些不顺眼的地方都拾掇拾掇。
刚开始接触这个的时候,我也是一头雾水。后来发现其实用对了方法,真的能让文章质量蹭蹭往上涨。比如说,我自己写文章老是会出现"那个什么"、"这个东西"这种词,用了润色工具才意识到这些词有多影响阅读体验。
最常用的五个润色技巧:
1. 把"十分"、"非常"这种程度词换成具体描述
2. 删除"大概"、"可能"这类不确定的词
3. 把长句子拆成两三个短句
4. 统一用词风格,别一会儿口语化一会儿书面语
5. 检查标点符号,特别是逗号和句号的使用
展开剩余75%优采云这个工具我用得最顺手,它能自动检测出重复用词和语病。其他像是Grammarly中文版、小冰写作助手也都还不错,不过功能上各有侧重。
问:手动润色和用工具哪个更好?
这个事,我觉得不能一刀切。手动润色能照顾到文章的整体风格,但是特别费时间;用工具速度快是快,但是有时候会把文章改得不像人话。最好的办法是先让工具过一遍,然后自己再手动调整。
说到具体操作步骤,我是这么干的:
第一步:把文章放进去跑一遍基础检查
第二步:重点修改工具标红的部分
第三步:通读全文,听语音朗读效果
第四步:放一两个小时后再看一遍
常见的三个误区:
光顾着改错别字,忽略了语句通顺
把文章改得太正式,失去了个人特色
追求完美修改,结果越改越乱
问:润色会不会改变文章原意?
这个要看你怎么用了。要是完全依赖自动修改,那确实有可能跑偏。但是只要你盯着点,只采纳合理的建议,基本上不会出大问题。我建议修改的时候打开"显示修改建议"这个功能,一条一条过。
润色前后的对比特别有意思。有次我把一篇工作报告前后版本拿给同事看,他们都说润色后的版本读起来轻松多了,重点也更突出。具体来说就是:
原句:本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
改后:项目推进时出现了人员不足、预算超支等问题
说到专业性文章,润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术语统一。有回我把"AI"和"人工智能"混着用,读者还以为在说两个东西。还有数据表述也要格外小心,像"增长了50%"和"增长至50%"完全是两个意思。
五个必须检查的项目:
1. 专业术语是否准确
2. 数字表达是否清晰
3. 逻辑关系是否通顺
4. 重点内容是否突出
5. 语气是否符合读者群体
问:润色到什么程度才算够?
这个,我觉得没有统一标准。一般来说,改到读起来不费劲、没有明显语病就够了。要是改来改去都不满意,可能是文章本身结构有问题,这时候应该考虑重写而不是继续润色。
个人觉得,润色工具用久了确实能提高写作水平。因为它总在提醒你哪里写得不好,慢慢就会养成避开这些问题的习惯。我现在写东西都会下意识注意句式变化和用词准确度,这都是被工具"训练"出来的。
最后说一个小窍门:润色完的文章最好让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人读读看。如果他们能看懂,说明润色效果不错;要是还是一头雾水,那就还得继续改。这个方法虽然土,但是特别管用。
发布于:湖南省手机上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