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姆斯·威尔逊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飞机时,脑子里还回荡着同事们临行前的"忠告"——"记得带口罩,那边空气差得很""小心点,街上可能不太安全"。可当他站在浦东机场锃亮的大理石地面上,凌晨两点的灯光把整个航站楼照得如同白昼,保洁阿姨正一丝不苟地拖着第三遍地,这位在曼哈顿住了半辈子的老教授突然觉得,自己可能被骗了。
"见鬼,这地方干净得能当手术室。"威尔逊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对着手机镜头嘟囔道。他身后,等待取行李的旅客们安静地排着队,没人推搡,没人插队,只有手机屏幕的微光映在一张张疲惫却平和的脸上。这个画面后来成了他爆火视频的开场,评论区里有人调侃:"教授,您这是到了平行宇宙的中国吧?"
高铁站给了威尔逊第一个暴击。他原计划用四小时从上海晃到杭州,结果列车开动不到一小时,广播就开始播报到站提醒。"四十八分钟?!"教授盯着时速表上306的数字,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拍视频,"纽约地铁要是有这速度,我每天能多睡两小时!"视频里他乱糟糟的金发被车窗外的阳光镀了层金边,活像个发现新玩具的孩子。
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,威尔逊遭遇了职业生涯最大危机。当他正翻箱倒柜找护照时,工作人员指了指闸机上的摄像头:"刷脸就行。"三秒后,闸门"滴"的一声打开,老教授举着护照僵在原地,活像一尊现代艺术雕塑。"这太魔幻了,"他后来在日记里写道,"在我们那儿,连刷信用卡都要签字,他们这儿连脸都能当护照使。"
夜幕下的西安城墙根,威尔逊左手肉夹馍,右手冰峰汽水,吃得满嘴流油。两个穿汉服的姑娘正在跟全息投影的唐代仕女自拍,光影交织间,古老的城墙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。"我的学生们真该来看看,"教授抹了把嘴角的油渍,衬衫上又多了个油印子,"这比我在课堂讲的生动一百倍!"
菜市场里的一场"哑剧"让威尔逊彻底破防。他想买碗咸豆浆,跟老板娘鸡同鸭讲比划了半天,对方突然掏出计算器按出个数字,临走还往他兜里塞了两橘子。"这种不图回报的善意,在纽约早绝迹了。"视频里的教授声音有点哽咽,"我们那儿便利店收银员连'谢谢'都懒得说。"
移动支付给老教授上了堂"生存课"。便利店买水时发现没带现金,他手忙脚乱注册支付软件的样子,活像第一次用智能手机的老爷爷。"这比考终身教职还难!"屏幕上的手指头都快搓出火星子了。深夜打车时,他看着跳动的计价器直瞪眼:"这价格波动比特斯拉股票还刺激!"
最煎熬的莫过于跟烟瘾作斗争。酒店里,这位老烟枪只能蹲在消防通道吞云吐雾,每次保洁阿姨经过时夸张的咳嗽声,都让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"她们明明可以直接制止我,"威尔逊摸着鼻子苦笑,"偏要用这种'中式委婉'提醒,高,实在是高。"
真正戳心窝子的,是那些不经意的小温暖。地铁上年轻人自然的让座,广场舞大妈把外套往他手里一塞的信任,火锅店老板特意调制的"微辣"蘸料——虽然还是辣得他眼泪鼻涕齐流。"这些随机发生的温柔,比什么地标建筑都更能定义这座城市。"教授红着眼睛对镜头说。
这段十分钟的见闻实录,在油管上炸出了百万播放量。有网友酸溜溜地说"肯定是收了钱",马上被留学生怼回去:"您倒是说说哪家公关公司能编出消防通道抽烟这种细节?"最新消息是,威尔逊正在申请明年的访问学者项目,据说行李清单里第一项就是——电子烟。
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
手机上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